客户信息卡当废品卖了
本报10月4日讯(记者 韩小伟 林刚)“保险公司把客户的信息卡都当成废品卖了,要是被坏人利用岂不是要遭殃。”10月4日上午,在市图书馆上班的沈先生向本报反映,就在前些天他经过香港西路一保险公司门前时,从一名收废品的人手中买回一个小夹子 ,结果发现里边夹了13份保险客户的信息。对此,保险公司方面称客户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,对于此事他们将进行调查。
废品里夹着客户信息
4日下午,记者在市图书馆内见到了沈先生,他拿出一个小夹子递给记者,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。几天前,沈先生经过香港西路裕源大厦附近,看到一个收废品的人在整理一大堆东西,交谈了几句得知他刚从附近的一家保险公司收购了这些废品。沈先生看到里面有个夹子比较精致,也很结实,可以用来存放资料,就花5毛钱买了下来。他拿回家翻看时,发现里面有很多写有姓名、电话、家庭住址等信息的纸片。
记者看到,这个夹子的脊背处印着“收费服务卡”几个字,封面上也印着同样的字迹。打开夹子 ,里面是十几张表格,表头名字是“收费卡”,下面的表格上有投保人姓名、电话、住宅地址等信息。记者数了一下,共有13张收费卡。
信息泄露市民吃惊
“我们的手机经常收到一些骚扰短信,这些详细的个人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”沈先生不无担忧地说。为了验证这些信息是否属实,记者拨打了一位陈女士的电话,表格上显示她住在桦川路,为一名姓黄的男性投了保险共1970元。接电话的女士表示她的确姓陈,就住在桦川路,“我为儿子投的保险,你怎么知道我的信息?”对于信息的泄露,陈女士感觉难以置信。
随后记者又逐一拨打了卡片上的电话,都证实了卡片上的信息非常准确。接到电话的市民都十分吃惊,纷纷询问信息是如何泄露的。
保险公司将调查
4日下午,记者拨打了香港西路这家保险公司的电话,但一直无人接听。随后记者拨打该公司的服务热线,工作人员接听后表示公司内部对个人信息是绝对保密的,“即使客户信息不再使用,也会用碎纸机粉碎,不会直接当做废纸卖掉。”对于这些泄露的信息,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他负责业务方面,无法对此事进行解释。他表示会将这个问题反馈到公司进行核实,在假期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给出回复。
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的郭凡炬律师,他表示,虽然在双方的书面合同中不会包含保密个人信息的明文规定,但是在履行完合同时,保险公司对客户信息负有保密责任,因此信息泄露是保险公司的过失。“如果这次客户的信息因为保险公司的过失,被不法分子利用,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责任。”
废品里夹着客户信息
4日下午,记者在市图书馆内见到了沈先生,他拿出一个小夹子递给记者,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。几天前,沈先生经过香港西路裕源大厦附近,看到一个收废品的人在整理一大堆东西,交谈了几句得知他刚从附近的一家保险公司收购了这些废品。沈先生看到里面有个夹子比较精致,也很结实,可以用来存放资料,就花5毛钱买了下来。他拿回家翻看时,发现里面有很多写有姓名、电话、家庭住址等信息的纸片。
记者看到,这个夹子的脊背处印着“收费服务卡”几个字,封面上也印着同样的字迹。打开夹子 ,里面是十几张表格,表头名字是“收费卡”,下面的表格上有投保人姓名、电话、住宅地址等信息。记者数了一下,共有13张收费卡。
信息泄露市民吃惊
“我们的手机经常收到一些骚扰短信,这些详细的个人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”沈先生不无担忧地说。为了验证这些信息是否属实,记者拨打了一位陈女士的电话,表格上显示她住在桦川路,为一名姓黄的男性投了保险共1970元。接电话的女士表示她的确姓陈,就住在桦川路,“我为儿子投的保险,你怎么知道我的信息?”对于信息的泄露,陈女士感觉难以置信。
随后记者又逐一拨打了卡片上的电话,都证实了卡片上的信息非常准确。接到电话的市民都十分吃惊,纷纷询问信息是如何泄露的。
保险公司将调查
4日下午,记者拨打了香港西路这家保险公司的电话,但一直无人接听。随后记者拨打该公司的服务热线,工作人员接听后表示公司内部对个人信息是绝对保密的,“即使客户信息不再使用,也会用碎纸机粉碎,不会直接当做废纸卖掉。”对于这些泄露的信息,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他负责业务方面,无法对此事进行解释。他表示会将这个问题反馈到公司进行核实,在假期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给出回复。
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的郭凡炬律师,他表示,虽然在双方的书面合同中不会包含保密个人信息的明文规定,但是在履行完合同时,保险公司对客户信息负有保密责任,因此信息泄露是保险公司的过失。“如果这次客户的信息因为保险公司的过失,被不法分子利用,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责任。”